• 創立於民國八十一年 勞工委員會核發許可證第
  • 0042
首頁/新聞中心/新聞訊息
< 回上一頁 >

鑄造業產業平台成立 輔導3K產業轉型 廠房設備設置 勞動部最高補助150萬元(2015-01-15)


  國內鑄造業為典型的「3K」產業,年輕人不願就業,勞工平均年齡近60歲,為避免該產業消失,在政府的鼓勵下,我國第一個針對產業環境升級轉型的自發性組織「鑄造產業發展平台」,1月13日在行政院毛治國院長見證,以及勞動部長陳雄文、經濟部工業局長吳明機與教育部官員儀等,簽署「產業平台合作宣言」。
  行政院長毛治國在致詞時表示,政府對於年輕人不願就業,勞工平均年齡近60歲之鑄造業產業危機,甚表重視,行政院已備查勞動部所規劃之「3C鑄造計畫」(Clean、Career、Competitive);毛院長另期許「3C」計畫可加入創新發展(Creative)而成為「3C+」,亦即建議鑄造業導入3D列印技術,縮短產品開發時程、爭取高階訂單,使我國鑄造業能於5年內,從最骯髒、危險與辛苦的夕陽產業,蛻變成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
  毛治國強調,台灣不應再倚賴低成本,應靠創新去競爭,他當場指示經濟部,應在鑄造產業集中地區成立「3D列印中心」,初期成本由政府支出,加速產業升級,他說「天底下沒有夕陽產業,只有沒有競爭力的產業」,目前已有30家有意願投入改善工作環境等,他希望未來800家都能投入,讓年輕人以後願意進入該產業就業。
  勞動部長陳雄文表示,為鼓勵業界複製成功轉型案例,勞動部訂定「3C鑄造計畫」,提供補助誘因,內容包括對「設置具安全衛生效能之全新廠房及設備」之鑄造廠,最高補助150萬元,另對辦理「局部改善工作環境」之鑄造廠,如改善通風集塵設備、噪音控制設備等,最高補助30萬元。
  勞動部說明,鑄造產業為國家重要基礎工業,涵蓋工具機、汽機車、民生、航太及生物醫學等範圍,國內鑄造廠約有800餘家,多以僱用員工50至100人的中小型企業為主,從業勞工計約18,000人,年產量約140萬噸,年產值達800億台幣,名列世界第12位,多數聚集在中部地區,成為工具機業的主要支援產業。
  但鑄造產業工作環境多存在粉塵、高溫、噪音及環境污染等危害因素,屬傳統產業3K中之3K,國人多不願屈就,造成本勞平均年齡達55歲以上,面臨高齡化及人才斷層問題,導致鑄造產業長期處於缺工狀態而影響生產運作,雇主不得不僱用外籍勞工以填補短缺之人力。
 鑄造業轉型的成功案例:位於嘉義的穎杰鑄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老闆到義大利取經,花12億元改善工作環境,引進全新的製程及設備,如採用電腦化生產,將最容易汙染的粉塵,以輸砂管線輸送,穎杰總經理凃南昌很自豪的說,該公司員工離職流動率為零,員工薪資最高有一個月領28萬元。
  凃南昌說明,穎杰鑄造公司目前員工數170名,其中80名為外勞,外勞從事最後端磨邊等工作,技術工作還是由本勞,經由培訓、改善薪資結構及福利,吸引在地年輕人投入,最年輕的員工21歲,勞工平均年齡43歲,較一般鑄造業勞工年齡55歲為低;另外勞宿舍採休閒木屋造型,設立開心農場,舒緩外勞身心。



資料來源:外勞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