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服公會黃杲傑:需考慮自由市場機制
【外勞社記者二月二十日臺北報導】臺印度簽署 MOU 將引進印度移工,初期採小規模試辦。台灣失能者家庭暨看護雇主協會指出需擴大自由度,才足以填補照護人力。就業服務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榮譽理事長黃杲傑則指出,政府管制之餘仍須倚賴自由市場機制,促進競爭並確保外籍勞動力優化。
臺灣於 2 月 16 日由外交部代表與印度簽署勞工合作備忘錄(MOU),後續引進詳細事宜仍待勞動部與印度方協商,勞動部表示引進印度移工初期將採小規模試辦,後續再視情況逐步增額。然而目前國內包含製造業、營造業、農業、失能家庭看護人力都仍有高度需求,雇主協會就表示,放寬巴氏量表後需要大量照護人力需求,認為擴大外國勞動力市場的開放與自由度才能確保優秀人力填補空缺。
全國就服公會榮譽理事長黃杲傑受訪時表示,印度國土廣大,種族與文化也較為多元,可理解政府需要先進行試辦。但他也根據過去經驗指出,政府不需要過度限制,仍可一定程度上倚賴自由市場機制。因為對雇主而言,最主要的目標找到合適、能長久合作的勞動力,自然會自行研究、詢問、比較;而對於仲介業者來說,確保服務的雇主與勞工長久穩定的僱傭關係,才能讓服務收費細水長流。
黃杲傑解釋,由於各國民情、文化不同,適宜和願意配合的行業別也有所差異,當更適合的勞力來源出現,雇主很自然會轉換偏好。如過去開放引入印尼籍移工後,更能適應家庭幫傭與照護環境,因而取代更早期進入的菲籍移工。
黃杲傑也分析,就他對目前臺灣外籍勞動力市場的觀察,菲律賓移工由於英語能力和教育程度相對高,因此更受到科技廠青睞。而印度能使用英語的人數高,能力條件與菲律賓移工相似,或許又可能出現一波轉單效應。他也認為,雇主面對新的不同國籍勞動力,也會有自己的試辦與比較,也因此一定程度上倚賴市場機制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