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立於民國八十一年 勞工委員會核發許可證第
  • 0042
首頁/新聞中心/新聞訊息
< 回上一頁 >

新南向經驗影響 新型班招生有落差 教團密切關注 籲保障學生就學權益;光電爭議多 環團籲促進對話、跨部會協調(2024-11-01)

新南向經驗影響 新型班招生有落差

教團密切關注 籲保障學生就學權益

          【外勞社記者九月廿四日臺北報導】教育部推動「新型專班」擴大吸引新南向人才來臺就學與就業,今年開始首批學生入學,招生狀況也受外界關注。教團分析主因為門檻較高、部分院校已有新南向經驗,也呼籲確保學生就學權益。

          據媒體報導,新型專班今年各校招生人數落差大。全教總法務中心執行長林金財分析,部分技專院校已有開設新南向專班經驗,可能相對熟悉生源。

                    招收大三以上學生 門檻較高

          他也指出,因新型專班入學門檻較高,如華語文部分測驗成績須達 A2(入學第 2 年須達 B1),且招生對象為大三、大四或學、碩士,也會面臨國際競爭,能否持續吸引優質人才來臺就讀,仍待觀察。

          另一方面,全教總也密切關注新型專班學生的權益保障,林金財指出,目前參與產學合作的僑外生,可以申請工作證工讀,每週工時上限 20 小時(寒暑假則依據勞基法法定工時);實習則是以學生身分,則由學校、學生、廠商簽訂實習合約,由廠商給付實習津貼。依據教育部法令及勞動部函釋,實習如果確實屬於「課程學習」的範圍,就不受就服法和勞動法規限制(不限 20 小時工時),而是按學校實習規範和實習契約辦理。

          以新南向專班為例,每學分最多實習時數為 80 小時,應符合每學期 18 週規定,若專班安排每學期 6 學分,則一學期 18 週實習時數最高為 480 小時,每週約 26 小時。

          林金財指出,實務上僑外學生可能每週20 小時工讀加上 20 小時實習,工時形同全職工作,就像是另一種形式的移工,但僑外實習生的人數,不受勞動部移工額度比例的管制。

                    僑外實習類移工 卻無比例限制

          此外,這些實習生並未完全受勞動法規保障,也不像建教生有不得訓練超時等法律規範,因此全教總持續關注,希望新型專班學生的就學權益能得到保障,仍應以學習為主。

          林金財表示,教育部已多次宣示不讓仲介參與,學校要自行到國外開發生源,呼籲應落實。目前的語言門檻,能夠篩選但也可能成招生阻力,但若要符合開班目的,應該守住規範。

 

光電爭議多 環團籲促進對話、跨部會協調

          【外勞社記者九月廿四日臺北報導】近年光電影響農漁民權益爭議頻傳,影響社會對綠能政策的信任。地球公民基金會 24 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重視再生能源外部性,加強社會溝通,讓《國土計畫法》如期上路,強化跨部會協調,化解空間運用上的衝突。

          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戴興盛指出,發展再生能源為國內和全球共識,但再生能源仍有各種外部問題,如漁電共生衝擊漁民工作權益,對生態和社會也有影響。地面型光電雖然分散提高防災韌性,但影響擴大,民眾更容易涉入,政府應該讓民眾第一時間能知情參與、選址制度更透明化,才能提升接受度。

          基金會議題部專員黃子芸指出,經濟部能源署雖以公告的「能源用地白皮書(光電篇)1.0」為基礎,向各界徵詢意見,但說明仍有不足。如缺乏全國用電需求、供給、電力基礎設施(如電網分佈、饋線容量)的說明、光電選址原則和利弊分析。

          基金會議題部專員鄭泰均也提出兩點倡議,優先推動屋頂光電,以 300 平方公尺為新建物設置屋頂光電的強制門檻,並由經濟部邀集內政部盤點屋頂光電潛力;此外,地面型光電劃設應以農漁民為主體,包括實質調查、通知方式在地化、平等對話空間等。

          基金會也呼籲《國土計畫法》應如期上路,藉由該法規範的協商機制,各部會能夠有揭示需求的平臺,以協調各部會在能源轉型、光電發展上空間運用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