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晶圓半導體、電鍍業 2,200 家受影響
【外勞社記者十一月十二日臺北報導】環境部開徵水污費近 10 年未調整,12日預告修正「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水污染防治費收費辦法」,除採逐年調漲費率,也首次將氨氮、鋅及錫納入收費項目,預估主要衝擊晶圓半導體製造業、發電廠、印刷電路板製造業及電鍍業等行業,約2,200 家事業受影響。
污染未隨納管家數增加 減量顯著
為求以經濟誘因抑制染物排入水體,環境部自 2015 年起依排放之水質水量,徵收水污染防治費。
水質保護司統計發現,開徵後污染排放量並未因列管家數成長而增加,2017-2023年化學需氧量(COD)年排放量已從 5.3 萬噸大幅降至 3.9 萬噸,懸浮固體(SS)從 1.3 萬噸降至 0.9 萬噸,排放減量顯著。
水保司表示,水污費開徵近 10 年未曾調整費率,經通盤檢討並參考最新廢水污染防治成本,提報費率審議委員會專家同意應合理化微調。特別是部分行業別繳費占比低,與其生產額及排放總量比例失衡。
合理反映成本與行業別排放狀況
此外,河川污染指數統計嚴重污染源以氨氮的達標率最低,卻未納入徵收項目,鋅、錫等重金屬具累積性也尚未徵收。配合近幾年已透過放水流標準修訂納入管制多年,故新增徵收氨氮、鋅及錫,並配合處理成本,優先調整重金屬、氰化物等有害健康物質及硫化物費率。
氨氮也納入 逐年調整費率
為降低產業衝擊,引導業者逐年提升廢污水處理技術,費率採逐年調整,實施首年以 5 折徵收,優惠折扣採 5 年遞減,至第6 年採全額徵收。例如以銅來說,目前排放費率為每公斤 625 元,若於 2026 年開始施行費率提高為每公斤 1 千元,逐步提高至2031 年為 2 千元。
水保司評估本次調整施行後,第 1 年徵收費額約增加 8,600 萬元,受影響事業及下水道系統計 2,200 家,約 9 成每年增加費額均低於 2 萬元。主要衝擊行業為工業區/科學園區下水道系統、發電廠、晶圓半導體製造業、印刷電路板製造業及電鍍業。
施行後 多數廠家年增 2 萬元費用
除優費率逐年調整外,此次未調整 COD及 SS 費率,預估實際受影響家數相對有限。草案也同步規劃設置具有能資源化效益的水污染防治處理設施,得申請水污費抵減,鼓勵節能減碳,淨零轉型。